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设计(心理健康网页设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设计,以及心理健康网页设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
- 2、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 3、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侧重适应大学生活、在线等
- 4、求翻译: 基于ASP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 5、求一篇大学生网络心理论文…谢谢了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
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可以通过高校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面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网络管理来进行。
1、高校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建设集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其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
2、全面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主要是指计算机与校园网等,大学周围网吧林立,这也为大学生经常出去上网提供了条件。所以我认为各大高校应在学校机房设施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使学生在校园中除教室外的其它地方都可以上网,这样可以满足大学生上网学习、***的心理需求。
另外,要建立心理教育教学网站,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为网络心理健康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3、加强和完善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政府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让网民们不但知道网络法律法规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管理部门还应该针对网吧营业主设立一个教育网,实施网吧网络注册制度,为净化网络创造条件。
网络管理部门要多在网上传播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以缓解各色各样信息的冲突、碰撞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的一系列影响而造成的认知偏差,只有用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高地,才能让大学生接收到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而才能塑造出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1、网络成瘾。
主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获得心理满足且不能自制,通宵达旦上网,对现实生活无兴趣。
2、网络交往障碍。
因上网忘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整日沉溺在网上,心甘情愿地退出现实生活。他们在网上畅所欲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产生孤独感,从而诱发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障碍。
3、网络自我迷失。
这种人表现为脱离现实、退缩、孤僻、幻想等行为特点。他们只对虚拟的网络空间“一往情深”,在网络中迷失了自我。这种人在网络情景和现实生活情景中交替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为网上网下缺乏同一性,行为判若两人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一、父母应该做好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消除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家长在消除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要注意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95%的大学生是一个远程教育,因为家距离因素,结合大学生已经成人行列,所以一些家长没有照顾孩子和教育的大学生。往往在孩子沉迷于互联网最初并没有发现,当孩子疯狂地迷上网络只是检测,然后说服孩子,在几次劝说失败后便开始厉声呵责,甚至打骂,这样也只能作为一种反应。
在网络时代,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应积极与子女沟通交流,提高对子女的精神关怀水平,积极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给予子女精神关怀。
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谈论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参与活动,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经常带他们的孩子出去度假,以消除它们之间的差距,满足爱孩子的精神需求,减少上网的欲望。
父母不仅要正确认识网络,还要正确使用网络,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是儿童网络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家长应该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的网络心理。家长不应该浏览色情网站,不登录非法网站,不传播不良信息或散布谣言,不应该在互联网上随意攻击、贬低他人,不应该沉迷于互联网,线上线下人格一致。
通过这些例子来教育孩子,用自己正确的网络道德来激发孩子正确的网络道德,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网络心理。
二、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培训
1、高校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构建集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他们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
同时,加强综合管理的俱乐部,以社区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能在团队活动中让他们觉得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快乐,它会自动减少访问通过网络来满足的行为。
2、全面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主要是指计算机、校园网等,学校周围网吧林立,也为大学生经常外出上网提供了条件。因此,我认为大学首先应该对机房设施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他们应该增加投资,增加计算机的数量和网络速度。
其次,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校园网络,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的所有地方接入互联网,除了教室。
这样既能满足大学生上网学习和***的心理需求,又能通过校园网的管理过滤掉不良信息。建立心理教育教学网站,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为网络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格。因此,要保证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社会各力量的共同关注和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社会方面:
1、加强和改进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宣传,让网民不仅知道网络法律法规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
其次,行政部门还应建立网吧业主教育网,并实施网吧网络注册制度。这样,行政部门就可以定期通过网络对网吧老板进行教育,加强监督,为网络净化创造条件。
最后,网络管理部门在互联网上传播先进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缓解冲突的各种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原始认知偏差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只有在先进文化和优秀的文化高地占领网络文化,使大学生获得健康的网络文化,并创建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
2、网吧经营者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些高校周边的网吧数量众多,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对大学生上网起到了增加压力的作用,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也需要网吧老板的积极配合。我认为网吧老板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吧经营者应定期对网吧的电脑进行杀毒,以避免电脑中的病毒和受不良信息的入侵,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其次,网吧老板可以考虑取消24小时营业制度,只在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营业。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大学生放弃晚上休息的时间而通宵上网,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网吧电脑起到维护作用,延长电脑的寿命。
最后,我不认为零食应该在网吧出售。毕竟网吧是一个***的地方。把零食和食物放在一起是不健康的,这也为大学生在成长期间上网提供了条件。
四、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要解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仅从以上三个方面做是不够的。毕竟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只是条件。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积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理想目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选择和接收互联网上的复杂信息,学会用科学的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提高自身抵御不良信息污染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互联网的驱动者。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他们就能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觉避免网瘾和网络心理问题。
2、大学生要辩证地认识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大学生要辩证地认识网络,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网络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会利用网络中的积极因素,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便利和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对人们的负面影响。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人由于不正确使用网络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以此来警告自己。
面对网络的大学生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网络,积极了解科学方法的正确使用网络,积极接受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学习,并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网络文化的成长和传播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俗话说:一根筷子轻轻折断,十双筷子却紧紧地连在一起。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相互配合。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体才能积极配合行动改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没有任何一方,很难达到最好的效果。
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侧重适应大学生活、在线等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求翻译: 基于ASP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ASP-based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da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Internet become faster access, publish and pas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residence, which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lif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roaden the networ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students online can b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counseling and other activities. Therefor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undertake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provide the bes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It is in the above context, I passed th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new ways. This paper is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b site desig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design techniques using the ASP, Access 2000 database technology, Dreamweaver, FrontPage and other WYSIWYG development and design too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 And other image processing tools needed for processing material. The site mainly to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job psychology school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feelings, I want to shout, backstage management, as the co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Flash, Fireworks anima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ools needed for processing material.
求一篇大学生网络心理论文…谢谢了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1.1 网络对大学生认知的负面影响 认知是指感觉输入的转换、归纳、阐述、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思考事物和感受事物的过程[1]。互联网作为新生的第四大媒体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与传播量。在网上,大学生面对大量高速度呈现的信息,往往只是快速地切换网页浏览,而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出现感知“适应”。所谓感知“适应”是指人们长期在感知同一事物后容易导致对该事物感受性的降低。其次,网络信息会导致大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消化不良。大学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在网上接触海量信息。但是,当外界信息的输入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即信息过载,容易造成人的心理压力和思维混乱。再次,由于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懒于追问事物的本质。另外,在思维发展过度形象化的同时,大学生过多地依赖现成的信息而忽视实践,阻碍了其思维过程的深化。 1.2 网络对大学生情感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情感活动非常丰富多彩,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新的需要的不断增加,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并且十分强烈,富于激情,表现出冲动性和爆发性的特点。他们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情绪一旦爆发,即使情境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其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大学生在发展中需要情感的表露,需要自我情感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他们不但需要表现自我的喜、怒、哀、乐,而且还要接受来自周围环境及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只有置身于人与人的情感互动的氛围中,大学生才能不断发展、完善、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尽管在网络中通过文字和符号也可以进行情感的互动,然而,毕竟同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和表达还是有区别的。在网上,大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思想感情的机器,无论网页再精彩,再生动,也是一种机器的界面。网络只是以程式化的方式展示和传递信息,人们无法体验与感受面对面交流的情感色彩,久而久之,必然引起情感匮乏和冷淡,在现实中不愿表露情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情感表达, 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出现情感异化与迷失。 1.3 网络对大学生精神意志的负面影响 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极易不自觉地对在网络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最终无法摆脱,导致网络成瘾。这种现象与病理性***极为相似,具有强迫性和失控性。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往往缺乏意志力,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甚至还做白日梦。他们对学业、家人、同学等漠不关心,而对网络世界则时刻记挂,盼望再次上网,一旦上网又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导致过度使用网络。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得这些大学生丧失了远大的理想,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下网则颓废、消沉。 1.4 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负面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它既包括外在行为及其表现,也包含内在的心灵与精神状态,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整体状况与方式,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特质的总和。[4]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内容,在崇尚和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网络能够大大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和集体意识淡薄。“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大学生在行为模式上表现出较大的放纵和随心所欲。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行为失控,出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认识到虚假的一面。在网络界面中,当大学生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时,总是对信息持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很容易带到现实生活中,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多疑和不信任的偏执性人格障碍。 1.5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最初的设计思想是让信息自由传播,但网络的发展也引起了伦理道德的社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网络空间打破了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得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间的多元化网络伦理信息与青少年头脑中已有的和正在形成的道德观念经常发生冲突与碰撞。多元化的无政府主义道德认识对于那些道德信念还未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以直觉的道德情感和形象性的道德情感为主,而这种道德情感的产生与直接的道德情境和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但互联网攫取了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成长的土壤和空间,又提供不了相适应的道德情境。大学生直觉和形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减少,最终导致用来丰富大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许多途径和方法发挥不了作用。[5] 1.6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网络人际关系(communication mediated computer,CMC )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2]同传统的人际交往不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对象的无限性等特点。网络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表现在(1)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在网络交往中,由于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文字描述或声音来判断或想象对方,因而很容易被网络交往对象的文字描述所迷惑。网络的匿名性和安全性使得那些心怀叵测之徒更方便发表负面言论,传播腐朽的思想意识。大学生长期触网,必然会使相当一部分受到社会垃圾的污染,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扭曲。(2)导致人际关系疏离。对网络的依赖乃至于迷恋,使得大学生人际接触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随着“数码个人”、“虚拟自我”等虚拟事物的产生,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成员进行虚拟的情感交流,很难形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可信和安全可靠的人际关系。有调查[6]显示,有53.0%的大学生说不清网络上是否有真正的友谊。由于热衷于虚拟交往,造成对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的疏远,使大学生人际关系疏淡,交往能力下降,个人又易产生焦虑、孤僻和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 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说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在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影响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仍需进一步充实。 2.1 加强网络意识教育 要使大学生明确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消极的影响;教育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鉴别力,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地吸收,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2.2 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下和网上的心理咨询,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7]。 2.3 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可利用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中,对预防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部分大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高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虚拟世界,正确对待虚拟世界。 2.4 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优势的一种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对互联网上“黄、黑、毒”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确立网络上的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自觉做网络的主人,遵守网络规则,不传播非法消息,不使用脏话,尊重他人隐私,自觉维护网络正常秩序。为此,学校可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及座谈、讨论、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增强其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2.5 积极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就是指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来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针对大学生所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个性障碍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中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激励自我、主动调控自我等重要环节相应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中的自我调节、自我宣泄,以及自我升华、脱敏、惩罚等,可以改变认知能力,达到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2]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3:13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3 [5] 任兴洲.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243 [6]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192 [7] 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2003,16(1):5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设计和心理健康网页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